返回列表

特色小镇之“特”的七大解读

宋 丁


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决定,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几个月来,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大力扶持特色小镇的发展,也十分关注小镇的特色化问题。但是我注意到,有关特色小镇的“特”,更多人仅仅关注的是小镇主题定位以及产业等方面的特色化,而没有把特色小镇的“特”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我认为,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应该从如下七大层面对特色小镇的“特”做出合理、深入的解读。

 

一、特色小镇的战略之“特”

国家在这个时候提出培育特色小镇绝不是偶然的,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是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一体化战略引导下的一次“特殊”使命。从国家战略视角看,至少有如下三重战略考量:

第一,以扶持和培育特色小镇的模式推进中国后半程的城市化。过去三十多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也突飞猛进,目前城市化率已经由三十五年前的20%上升为大约55%。然而,过去的城市化更多地是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自发流动,客观上造成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缓慢。推进特色小镇的发展就是要引领人口、投资大规模进入小城镇,改变小城镇发展薄弱、落后的局面。

第二,特色小镇大多布局在乡村地带,不但为未来的农民进城带来便利,更能够通过城市资本下乡,给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使得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三农问题依托特色小镇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

第三,大量的特色小镇发展起来,为数亿城市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保健、消费的良好场所,将有效提升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

 

二、特色小镇的渊源之“特”

近期的特色小镇建设与以往的小城镇发展在事体的渊源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以往的小城镇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发性质,而这次的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根据上述战略考量强力推进的,是规划和产业布局引导的,显然,如果特色小镇没有国家长期的强有力的政策乃至财政引导性资金的扶持,将失去其渊源之“特”,导致特色小镇发展战略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其次,以往的小城镇都是建制镇,而这次的特色小镇并不一定是建制镇,强调成为多元特色产业的集约地。

再次,以往的小城镇人口来源主要是周边乡村地区的农民,而这次的特色小镇人口集聚呈现多元格局,既有来自当地的农民,还有来自大城市返乡的农民,又有一些城市居民来此工作和度假。

第四,以往的小城镇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财政扶持和农村资金流入,通常这些资金实力薄弱,无法带动小城镇良性发展,而这次的特色小镇建设,除了当地财政有少量引导资金外,主要的发展资金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城市,来自于市场,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又有相对稳定的投融资体制支撑,因此将会有力地支持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发展。

 

三、特色小镇的功能之“特”

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宏观功能、中观功能和微观功能三个层面都呈现出与以往小城镇发展的重大差异。

从宏观层面看,特色小镇的批量化、规模化发展,具有全国性的战略平衡功能,将极大地平衡全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人口、资金和产业布局,形成与大中城市对应的小城镇一极。现在推进的是1000个特色小镇,未来二十年将有上万个特色小镇发展起来,按照每个小镇拥有3万人计算,全国将有3亿人居住或工作在特色小镇,这将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浓墨重彩的恢宏画卷。

从中观层面看,特色小镇将形成周边农村地区的新型龙头地带,形象地说,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可能成为这个农村地区的“CBD”,也就是经济文化中心辐射地,小镇与周边农村不一定有行政隶属关系,但与周边农村形成紧密的经济文化纽带关系,必将按照市场规律起到推动解决周边三农问题的现实功能和作用。

从微观层面看,特色小镇本身起着一种调节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功能,“小镇生活”将成为未来人们乐意选择的一种绿色、雅致、和谐、慢节奏的特色生活。

 

四、特色小镇的文化之“特”

国务院三部委关于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文件中,特别提到要防止千镇一面的局面,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在于“特色”,而“特色”的根本价值在于文化主题的不同,甚至是文化主题的唯一性。

很多地方发展小城镇,毫无特色,毫无主题文化底蕴,只是常态化的产业和功能项目的堆积,例如一搞旅游小镇,就是仿古街、礼品店、餐馆、旅馆、小酒店、茶楼、民宿等等所有小镇都可能有的一般性的功能设施,缺乏一个特色小镇应有的独特历史文化风貌。

而优秀的小镇一定是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主题的。例如,法国依云小镇以阿尔卑斯山优质矿泉水称雄天下;美国的纳帕谷是一个享誉全球的葡萄酒文化小镇;瑞士达沃斯发展成以世界经济论坛为主体的著名国际会务小镇;美国格林威治小镇以500多家对冲基金的集聚而成为国际有影响力的基金小镇;杭州云栖小镇食以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2015年涉云产值近30亿;贵州安顺旧州镇是中国屯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聚集地;四川安仁古镇原以刘氏庄园著称,后来发展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博物馆小镇,等等。

特色小镇的文化之“特”,可以源于本土文化,也可以嫁接移植外来文化,还可以创造新型文化,总而言之,必须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基础支撑小镇的产业化和城镇化,否则,小镇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特色小镇的成长之“特”

特色小镇起步于当今中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时代,必然呈现其特殊的发展轨迹,形成其成长之“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表现:

其一,特色小镇的成长过程将伴随很长时间的政策专项扶持,包括土地政策、财政政策、PPP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基础设施政策、公共福利政策、产业政策等等,同时,政策扶持过程也是市场培育过程,一旦市场具备维护特色小镇正常发展和运营的基本条件,扶持政策将逐步退出。

其二,特色小镇既不同于传统的建制小镇,多数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也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园区,多数呈现城市功能的严重缺失,特色小镇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其中,从经营角度看,城是载体,产是核心;从效益角度看,产是基础,城是目标。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追求产与城的均衡化发展,必然在不断纠正发展失衡问题中成长。

其三,由于特色小镇成长的特殊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特色小镇就是一个大型综合性项目,其投资规模和发展模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将带有明确的规划引导和投资保障,或采取PPP模式推进,或由政府授权某个大型投资商投资开发。尽管特色小镇的成长也有风险,不排除会出现一些失败的案例,但是,其投资成长过程的规划引导和投资跟进是受到政策监督的,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认同、不允许市场的盲目开发和空手道模式。

 

六、特色小镇的产业之“特”

产业是经济基础,没有产业就没有人口、资金的集聚,就没有小镇的发展和前景。但是,对于特色小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般的产业布局,而是产业的特色化。可以说,特色产业的成长形成特色文化,带动特色小镇发展。

特色产业分为主导型特色产业和主题型特色产业。主导型特色产业是指一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结构中,其特色产业是主业,其产能占到全镇产值、利润和税收的大部分,或者成为所有产业中分量最大的产业,其影响力不言自明。主题型特色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中,该产业的产能、产值、利润和税收部分可能仅占一小部分,但是该产业的品牌价值很高,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性和辐射力,成为特色小镇的金字招牌。

总之,特色小镇的产业之“特”,必须以规模或品质取胜,要形成让小镇能够真正特色起来的产业基础。那些堆积了一批无规模、无品质、无价值产业的小镇不能成为特色小镇。

 

七、特色小镇的时代之“特”

特色小镇的是在当今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城镇文化现象,将充分体现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它必然以先进产业的导入而带动小镇朝效能化、集约化、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这就是说,即便在这样一个仅有数万人生活的小型城镇,仍然可能以小镇空间能够承载的方式,集中当代人类社会最先进、最时尚、最前卫的物质和精神成就,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由大城市专享。

但是,特色小镇毕竟是小型生活空间,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间,在生态优良的山海江河旁,特色小镇保持了自己独有的绿色生态环境和小镇人文环境,形成了大城市无法企及的生态人文生活品质,也形成了特色小镇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存在价值。可以想象,当这样的特色小镇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时候,必将深刻改变国人的生存、生活和人居习惯,将产生一类可称为“镇民”的特殊人群,他们不再留恋大城市,而是更愿意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特色小镇中,因为特色小镇为他们带来了更高的综合生活品质和生命价值。